龙鱼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小商人郭鹤年我一生坚信,忙碌是一种治 [复制链接]

1#
云南白癜风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zjdy/150516/4624567.html

▌“在我开始经营那一刻开始,我就像一条变色龙似得,随着环境改变自己,适应不同的状况。”

——郭鹤年

年4月,50岁的马来西亚籍商人郭鹤年与两位神秘来客——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高级干部濮今心和林中鸣,约在香港浅水湾宝华大厦碰面。

“他们一坐下来就讲国家现在很紧张,缺糖,同时也缺钱,需要从海外购入30万吨糖。”郭鹤年回忆道。

当时的中国大陆物资严重匮乏,很多大宗农产品需要依赖进口,食糖就是一例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亟需花小钱办大事,求助于郭鹤年,正是希望这位在高峰时期控制全球1/20砂糖的“亚洲糖王”能够出手相助。

当时国际市场上糖的年交易量只有万吨左右,主要出口国是巴西。30万吨之巨,即便对当时已是世界顶尖食糖贸易商的郭鹤年来说也是“天一样的数字”。而且如此大批量购买,行情若被泄露,势必震动国际市场。

郭鹤年预估糖价可能会上涨20%-25%,“一个食品要跳涨成那样是很凶的。”

恰逢两三周后日内瓦有个国际糖业会议,平时很少出席这类活动的郭鹤年于是决定派人去巴西买糖,自己则特意报名这个会议巧施障眼法。

“我在日内瓦的时候,英国商人朋友对我说,最近巴西出现了没有见过的日本人,天天在糖区进进出出,好像有大事要发生。”郭鹤年知道英国人说的“日本人”,就是自己派去的同事,但表面仍装作完全不知情。

郭鹤年(左)与当年买糖的助手

巴西的同事紧锣密鼓签订采购合同,郭鹤年则大量购入欧美市场白糖期货。

三天后,巴西合约敲定,中国采购消息流出,全球原糖价格闻声暴涨,郭鹤年也将手里的期货抛出。

“市场一直涨,一开始涨我就脱手期货了,一路走一路卖。”

郭鹤年在伦敦交易所积累的十多年期货经验,彼时大派用场。经此一役,郭鹤年最终将万美元的期货利润,连同30万吨糖,一起交给中国。

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是-万美元,这万美金的利润,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毋庸置疑是雪中送炭。

“如果我的公司也加入其中,肯定可以挣钱。”郭鹤年说,“但我不能那么做,这是对中国的不忠。我的原则是,即使一个普通的生意,答应了,就不该跑两匹马。”

▌“除非你能奋力爬到岩礁顶部,否则便有被淹没的危险。”

——郭鹤年

“郭鹤年从小接受英国殖民地的精英教育,至年12月日本轰炸新加坡被迫中断。幸亏他拥有天赋惊人的记忆力、观察和分析能力,加上敏锐的直觉、广泛的兴趣和对事物的强烈好奇心,驱使他自己努力地吸收知识和学问……”

这是侄女郭雯光对他的评价。

郭鹤年坦言不喜欢“大王”这个词,“这是虚名,我们就是一介小商人。”

至今以“小商人”自居的郭鹤年,在漫长和丰盛的商业生涯中一直保持低调、尽可能避开外界的注目,但他成就了跨时代、跨行业、跨国界的一代商业传奇:

从小就精于算术的郭鹤年,30多岁成为亚洲糖王,掌握全球超过5%的食糖生意,产业包括香格里拉、嘉里物流、嘉里建设、联邦物流等;旗下以“金龙鱼”著称的益海嘉里,每年在中国的营收超过亿之巨;郭氏家族在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中国香港拥有9家上市公司……

从上世纪90年代始,郭鹤年的名字就一直高居各大富豪榜前列,但了解其实力的人透露,这些榜单都远远低估了他的实际财力。

70年的基业畅旺,也让他被评价为:永远不会破产的巨人。

年6月9日,福布斯发布了年马来西亚富豪榜。即使郭鹤年的财富减少了10%至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亿元),这位98岁的商业大亨仍然是马来西亚首富,并且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坐了22年。

凭着制糖业赚到第一桶金后,他展开多元化经营,涉足工业、航运、矿产、地产、商贸、航运、酒店、证券、传媒、影视等领域,构建起一个庞大而多元的商业帝国。

回望这部商业帝国建造史,我们发现郭鹤年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热点。几乎每一个10年,他都会进*一个新的领域。

年,89岁的郭鹤年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盛典中致辞时说道:

“第一,无论做什么事业,一定要FOCUS,不要东想西想。找到好的项目要抓得很紧,要把他干到成功。

第二,要有耐心,邓小平先生说过我们要像‘不倒翁’,打倒了又站起来,做生意也是这样的。

第三,成功之后、赚到钱后要特别小心。在我本人的经验,成功也是失败之母。

最后,如果赚到钱要回报给社会一部分,越多越好!”

这些话尤其放在当下,闻者都会受用。

青年郭鹤年

闽商家庭,子承父业

“我遗传了父亲的公关技巧,如鱼得水”

年10月6日,祖籍福建的郭鹤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新山市的一个华商家庭。他在马来西亚极负盛名的新山英文书院打下英文底子,又在马来西亚著名的华文学校宽柔中学系统地接受了华文教育。

因为懂得多种语言及拥有多元文化,所以后来的郭鹤年能通行无阻地游走于世界各地并把业务开遍全球。

不懂英文的父亲,让说英文的员工给郭鹤年取名苏格兰国王之名:罗伯特,此后,RobertKuok便一直被郭鹤年沿用。

郭鹤年的父亲郭钦鉴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。福建多出侨胞,十几岁时,郭钦鉴也随着其他人到了马来西亚谋生。郭钦鉴极富商业头脑,没过几年就拿攒下的钱开了家公司——东升公司,以经营大米、大豆和白糖为主要业务。

年5月,郭鹤年进入另一所名校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深造。在那里,他与马来西亚两位总理拉扎克和侯赛因·奥恩成了校友,当时的他看着同窗的李光耀如何“想赢得每个争论”,“身上散发些许优越感”。

毕业之后,郭鹤年继承家业,做起了米粮油生意。但继承家业并不是他的目标,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才是他的雄心:

“我专注于赚钱,但渴望追求的并不是钱本身,而是希望从汇聚造王者和决策者的商业世界中崛起,并且登上云端。”

年,24岁的郭鹤年只身赴往新加坡,以10万令吉为资本创立了他的第一家公司——力务克公司,主营杂货、米面、船务经纪及胶粘剂制造等业务。

翌年,郭父逝世后,他返回新山,并于年2月23日,联合家族成员注册成立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,4月1日正式开始营业。郭氏兄弟集团与新中国同龄,注定了他与中国的不解之缘。

由于郭鹤年才识出众,加上拥有创业经验,26岁的郭鹤年被推举为公司董事主席。八年后,马来西亚独立。

这8年,是郭鹤年蓄势待发的关键阶段。

自年起,郭氏兄弟公司便成为马来西亚*府在新加坡的大米经销商。

“作为一条小鱼,新加坡对我来说是个大湖”。

公司一开始就专注现货商品市场:如米、粮和面粉,在郭氏兄弟公司的首十年里,所经营的业务就是围绕这三样进行简单的交易。

郭鹤年刚开始创立公司时,走的并非一帆风顺。

创业公司最难的是获取银行贷款,年轻的郭鹤年也不例外。他直言这是自己“创业中遇到的最大挑战”。年在殖民主义统治下的英属马来亚,英资银行对于贷款给华人采取极度谨慎的态度。

“英资银行家宁愿贷款给拾荒的白种人,也不考虑贷款给正当的本地商人。肤色决定一切。”郭鹤年不时遭遇类似的殖民主义白眼。

直到潮州人陈弼臣创立的盘谷银行出现。陈弼臣说有空会安排去郭鹤年的公司看看。“我当时认为这只不过是客套话。”但三四天后,陈弼臣便与两个助理上门了。

“他不是坐在豪华办公室里等人上门拜访,而是亲临每间店铺巡查视察,从而亲自观察和感受每家店的经营状况,细微至店内桌子的摆放,感受办公室的干劲和气氛。”

“看店铺,不光看它的规模大小。当你走进一间办公室,你就会有一种直觉,一种感应,知道那家公司是如何经营、前景怎样。这种感觉很抽象。你能在空气中感觉到什么吗?这家公司是充满能量呢,还是呆板、颓废甚至垂死待亡?”

这或许就是磨砺感官后的一种“商业直觉”,看似抽象感性,实则是一个复杂庞大的企业组织有序运行结果的自然而然。

陈弼臣对店内一切都很满意,随即便回答要给郭鹤年提供万元信用担保,还要再给郭鹤年一半担保额份的银行承兑信用证,也就是万元。有了这些“信用证”,就可以预先提货。

“对、对、对!他做事就这么干脆利落。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。一位杰出的银行家对我表示充分的信任。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商人来说,能获得这样的出手相助着实重要。”

调研时往细处嗅,下决定时决不犹豫寡断。

年郭氏集团成立。图片来自香格里拉酒店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