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鱼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MCN纷纷抢滩大学生,高校为何成为网红孵 [复制链接]

1#

图片来源

视觉中国

文丨文化产业评论,作者丨胡雁南,编辑丨可可文

01年,随着MCN队伍在不断壮大,市场上红人的稀缺,MCN机构对头部红人的争夺越来越激烈。这种现象对于红人来说是件好事,红人选择公司的机会更多了。但是从公司角度来说,寻找人才的压力更大了,各家MCN开始转向校招抢人,高校逐渐成为MCN的“必争之地”。

除了面向高校招聘红人经纪、编导、运营、剪辑等幕后岗,MCN机构在红人、达人、博主、主播等核心岗位上的“抢人大战”也一触即发。

国内头部MCN机构青藤文化创立于年,到年,形成了集出品、MCN、制作、营销的四位一体业务布局,涵盖母婴、二次元、美妆、萌宠等多个领域,旗下红人及自媒体数量也已经突破50+。青藤文化在01校园招聘的岗位中,就释放出了00个红人岗,工作地点分布在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成都等多个城市。

另一家MCN机构蜂群文化的01校园招聘则推出了美妆时尚、生活向、才艺向短视频达人岗位,并且推出了「斜杠青年实验室」,在全国范围内以高校为单位设立分中心,展开新媒体人才的发掘与培养,以成熟的红人孵化机制打造校园红人。

MCN机构为何抢滩校招大学生

各大MCN机构为何瞄准高校,挖掘校园里种子红人选手,与当下移动互联网短视频的受众群有关系,也与网红经济行业的发展阶段有关系。

一方面,对年轻受众的理解,是MCN机构在招募网红达人时青睐高校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原因。从目前互联网人口结构来看,Z世代已经逐渐成为国内互联网使用和消费的中坚力量,年轻人多元的消费需求拓展了网红经济的发展维度。他们活跃在B站、抖音、快手等视频平台,排斥传统广告和推销,更信赖自己的社群圈子,愿意为符合自己价值观和调性的东西买单,更喜欢在富含内容的特定场景中消费;他们更能够接受以“人”为中心的个性化内容,愿意因偶像、自媒体达人、KOL的推荐而去消费。“年轻人是最懂年轻人的”,短视频和直播等消费群体的年轻化,则让MCN更愿意从大学生群体中挑选好苗子进行孵化。

其次,越来越多的MCN机构转向校招抢人,也与网红经济行业的发展阶段有关系。行业的竞争归根究底都是人才的竞争。随着MCN行业竞争的加剧,人才的获取与留存成为机构脱颖而出的关键,不论对红人还是团队成员的争夺越来越激烈。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年,抖音平台上的头部达人中有90%以上被头部MCN掌控。在马太效应下,市场上有潜力的博主要么已经被签约,要么已经被多家MCN公司瞄上。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一下,高校素人大学生无疑是一片未开发的森林。

对于大学生短视频创作者而言,如果不签约MCN,选择独立发展自己的自媒体事业,也会面临很多的挑战。进入竞争阶段的自媒体创业,不仅需要保证持续稳定的内容创造和输出,还需要强大的商业运营作为背后支持。这对于单独个体来说,越来越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从文字到图文、音频,再到视频、直播,内容制作的门槛不断提高,普通创作者的局限性不断显现。

MCN可以给予大学生丰富资源支持,为大学生搭建团队(编导、摄影、剪辑等),共同完成优质内容的创作、内容制作,更加体系化地进行孵化、运营、推广、管理等工作。

比如,代古拉K就是MCN洋葱视频一手打造的校园红人,年月进入公司,到了4月抖音粉丝就涨到了1千多万,短短个月代佳莉就从一个普通的校园女生,脱胎成一个千万级粉丝的超级网红,并顺利接下伊利、李宁、金龙鱼等大牌的广告。

MCN的网红孵化产业链布局

MCN(Multi-ChannelNetwork)是舶来品,是一种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,将PGC内容联合起来,在资本的有力支持下,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,从而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。

作为内容产业的新兴链路,中国MCN产业自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,机构数量从数百家量级猛涨到上万家量级,平均同比增速大于%。而继续拉高门槛的,还有近两年新入场的跨界玩家,他们本身拥有强大的现金流、供应链和红人资源,对本就孱弱的中腰部MCN机构来说就是降维打击。例如,央视、湖南、浙江、山东等省级卫视也在布局MCN。

从产业链来看,MCN机构处于整个产业的中游,扮演着链接创作者、平台、商家的角色。一方面,它签约众多内容创作者,是各种PGC、UGC、KOL的提供方;另一方面,它同时对接社交、电商等各类平台以及商家、品牌方,帮助它们建立自身内容生态以及利用内容进行流量转化。

△图片来源:克劳锐《00年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》

对于红人、KOL等内容创作者,MCN协助他们实现持续优质内容的输出,尤其是为了实现规模化同时又是定制化的内容生产。创作者需要MCN机构在选题策划、内容创作、制作拍摄等各阶段提供专业化支持、团队协作和流程化管理,以及广告资源对接、流量获取和商业变现拓展。

对于商家或者企业而言,在网红营销、内容营销、社群营销逐渐超越传统营销的今天,它们自然要积极寻求与那些拥有内容、流量资源的MCN机构合作,帮助它们实现商品或者品牌的多平台曝光,实现从流量到购买的转化。

对于平台,MCN已经成为平台方构建自身内容生态的重要渠道。因为与逐步吸引单个用户进驻平台相比,直接对接拥有批量作者的MCN机构,无疑是最高效的做法。

而平台的发展也反哺了MCN机构的发展。多元平台使得渠道更为分散,作为中介方的MCN有了更大的产业价值。一方面,属性相异的多元平台减弱了MCN机构对于特定平台的依赖,使多平台分发成为可能,MCN机构的内容议价能力大大提升。比如,短视频平台有抖音、快手、西瓜、火山;社交平台有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